1956年,喬治米勒在一項研究后發現:人的大腦只能同時處理最多7±2個信息團,這一發現被稱之為米勒法則。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這部分原因是因為短期記憶儲存空間的限制,數量過多將會使得大腦出錯的概率大大增加。
后來Richard Shiffrin和Robert Nosofsky對米勒法則進行了更為細致深入的研究,他們發現人類可以同時處理的信息數量取決于信息自身的性質。簡單來說,人類可以同時記住7個數字,6個字母或者5個單詞。
不要讓用戶同時處理過多的信息
不要讓用戶同時處理過多的信息,這個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屏幕中只能放5-9個元素。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信息是必須展示的,你沒有辦法刪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視覺層級,將用戶的注意力吸引到關鍵區域。
此外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師應該時刻牢記注意力比例。因為用戶的注意力是一個稀缺的資源,過多的信息展示會稀釋用戶的注意力,用戶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這些信息。此外用戶都有害怕損失的本能,每次做決策都是一個權衡利弊的過程,給用戶過多的選項(內容),用戶就會陷入糾結的狀態。我們要盡量給用戶創造不需要思考的選擇。
具象的插畫和圖形更利于記憶
人類是視覺動物,圖形的作用不應該僅限于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它更可以通知用戶,整理內容。具象的插畫和圖形(圖標)配合文案的使用更利于用戶記憶。而且這種設計模式具有極強的普適性,因為圖形和插畫超越了語言、宗教和地域,可以被用戶廣泛的接受。例如,我們看到放大鏡圖標就會聯想到搜索,看到國旗圖標知道著可以更換語言,在天氣類應用中看到太陽就明白這意味著晴天。所有這些記憶都深深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只需要合適的聯系物就可以喚起它們。
一致性原則
頁面跳轉的一致性原則會對產品易用性產生極大的影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在不同的頁面之間來回切換。這意味著用戶要處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所以設計師應該保障交互過程的一致性以降低用戶的記憶負擔。例如,在這個頁面中,按鈕的樣式是圓角矩形,而在下一個頁面里,按鈕的樣式變成了矩形。用戶在瀏覽過程,可能會注意到這個小細節,并且會被困擾,這個就打斷了用戶原有的操作流程。用戶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頁面中不一致的元素上,忽視那些相同的。我們期望用戶在不同的頁面中關注的是不同的內容,這是提升產品易用性的關鍵。因為頁面轉換中有不一致的元素而導致用戶注意力的分散是設計師的失職。
此外,我們不要打破用戶的固有認知。主流網站在頁面頂部都會有品牌logo和重要功能的鏈接,就是我們常說的導航欄。底部會放 聯系我們、版權所有、隱私政策和使用條款這些不太重要的信息。用戶對于這個布局已經習以為常,如果我們追求創新,把導航放在頁腳,挑戰用戶的固有認知,很可能會造成用戶的流失。
導航欄不要隱藏重要信息
導航設計中,關于信息的隱藏和展示一直爭論不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清楚,UI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清楚的了解當前發生了什么(自己所處的位置,系統的當前狀態)。當導航中引入漢堡菜單,滑動這些元素時,意味著一些內容會被隱藏。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慎重。在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目標用戶群不明確且層級比較復雜的功能,隱藏其導航元素(接口)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用戶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尋找并且記住它們的位置,這會降低用戶參與度。
當然是否隱藏導航元素并沒有一個定論,有的用戶贊成,因為節省了屏幕空間,整個界面看起來清爽了許多;有的用戶反對,因為他們要花額外的時間去尋找那些功能的入口。
目前我們的一個折衷的方法——功能的優先級。展示重要的功能,一些次要的功能可以隱藏起來。
多感官刺激
我們對于信息的讀取第一階段就是感官記憶。就像我們使用一款app,初次體驗就是感官記憶。感官記憶來自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為了給用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設計師應該尋求將產品給用戶帶來的感官記憶轉化成短期記憶乃至長期記憶。那么應該怎么做呢?設計始于視覺,但是不僅限于視覺。設計師不能只想著做一個華麗好看的頁面來留住用戶,更應該刺激用戶的多個感官來給用戶留下好的印象。例如,帶有文案的icon通過視覺和語言記憶提升了易用性。一些交互配以一些聲響更容易給用戶留下印象,比如按鍵音,任務完成音。美食類app配以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品圖片,加上微動效,很能激發用戶的食欲。作用原理可以參考望梅止渴。
情緒化設計
交互中情感反饋是你是否能留住用戶的關鍵。糟糕的用戶體驗會促使用戶忘記,并且會產生消極情緒,大腦從保護機體的角度就會對你的產品發出拒絕的指令。反之,好的用戶體驗可以給用戶帶來激昂的情緒,更能留住用戶。一個風格活潑可愛的下拉加載動畫可以給用戶帶來一個愉快的用戶體驗。
聲明:本文內容可能屬于摘抄或轉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